×

维克斯重机枪

维克斯重机枪(马克沁机枪前面为什么要安一块圆形的铁皮片,是为了防子弹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12-27 23:53:04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马克沁机枪前面为什么要安一块圆形的铁皮片,是为了防子弹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马克西姆水冷式重机枪,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就枪口来说,因为重机枪采用枪管后坐式的自动原理,所以枪管是要后坐的。

后坐的时候,需要借助枪口附近的一个枪管助退膨胀腔。

这个说起来很枯燥,大体是子弹在火药膨胀气体的推动下,进入枪管助退膨胀腔。

此时,这个结构发生作用,将枪管向后推动,完成后坐。

但后坐以后,还会有大量剩余的燃气,只能开几个泄压孔,向枪外面喷出去。

此时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碰出去的气体高温高热,所以非常的亮。

自然,如果是大白天,亮就亮了。

如果晚上开枪,重机枪的位置就非常容易暴露,遭到敌人密集攻击。

当时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就用一个金属圆片挡在前面。

这样气体喷出来的时候,由圆片挡住火光,就这么简单。

搞笑的是,其实这个金属圆片的作用不大。

它确实有些遮挡作用,但仅仅限于敌人从正面看过来。而实战的时候,这种场景不多,反而敌人从侧面看更常见。

所以,金属圆片的作用有限。由于它不是固定死的,而是可以灵活安装的,一旦高速射击,金属片就会乱响,加上重机枪的噪音。

因为用处不大,很多马克西姆重机枪就没有配备这玩意。

很多国家仿造的马克西姆重机枪,也没有这个圆片。

但我国在抗战中的二四重机枪,也就是最常用的重机枪,却是有这种金属圆片的。

有意思的是,实战的时候国军重机枪手往往会取消这个圆片,因为它没什么用,还会碍事。

另外,这个圆片也不是马克西姆重机枪的特例,其他一些机枪也有这种设计。

高射机枪和重机枪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高射机枪,顾名思义,就是对空射击的机枪,事实上轻重机枪乃至步枪都可以对空射击,因此,就高射机枪的定义而言,既不实十分确定,也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原M-2勃朗宁12.7毫米高射机枪成了重机枪)

通常概念中的高射机枪,应该是12.7毫米美欧大口径机枪,以勃朗宁M-2为代表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苏俄系列14.5毫米大口径机枪,是战后发展起来的,其装药量非常大,威力甚至已不亚于西方的20毫米机关炮。

一战时,以11.43毫米马克沁重机枪为代表,自索姆河战役以来,威名远扬将近40年。

(原11.43毫米马克沁重机枪进了博物馆)

二战时,是重机枪装备的黄金时代,口径也都不一样,其中,德军7.92毫米MG-34/42通用机枪、日军7.7毫米九二重机枪、苏军7.62毫米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英军7.62毫米维克斯重机枪、中国军队7.92毫米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等,都是战场上著名的重机枪。

战后,陆军步兵装备发展很快,随即武器概念也在不断变化,轻机枪已经被班用机枪所取代;重机枪成了现在的通用机枪。

(02式14.5毫米重机枪)

变化最大的,就是高射机枪的销声匿迹,现在,高射机枪,被称为重机枪,而所谓的重机枪,就是二战时期以及战后发展起来的大口径机枪,也就12.7毫米和14.5毫米,这两种非常经典的口径。

综上,现在,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以前的高射机枪,现在称为重机枪,是专门指12.7毫米和14.5毫米这两种大口径的机枪,在全球军界中,已经没有高射机枪的概念了。

马克芯重机枪的弹连有多少发

马克沁发明机枪的时候,帆布弹带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发明,帆布弹带解决了自动武器持续供弹的问题,现在自动武器中的弹链就是当初帆布弹带的金属版本。
马克沁在研制自己的重机枪的同时就研制了帆布弹带,而且这也是马克沁的专利之一,后来法国的乞哈开斯为了规避这个专利,特意又搞出来了金属弹板。
这条6.4米长的弹带解决了自动武器持续供弹的大问题。
现在的金属弹链就是在帆布弹带的基础上研制的。
象德国人制造的两脚架型的马克沁,可以使用原来的250发弹带,也有75、100发这样的短弹带使用。不过使用三脚架或者轮架的重机枪型马克沁还是使用250发弹带。

马克沁在设计之初,帆布弹带长约6.4米,上边有333发子弹,当时马克沁是打算一条弹带可以提供半分钟持续不断的火力。不过,后来各国的生产型号无论是德国的MG-08、英国的维克斯、俄国的M1910,大都把333发弹带改成了250发弹带,这个可能还是出于方便计算子弹的数量,250发弹带,一个弹药箱是一条弹带,4箱正好1000发,这样方便计算弹药的数量,而且火力的持续性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都有哪些机枪怎么样

...这可真是太多了,我觉得题主这是刁难我(大雾)

按照重机枪-轻机枪以及不重不轻的机枪这么来。

一战的重机枪大多是马克沁的徒子徒孙

比方英国的维克斯

德国的MG08

毛子的M1910

美帝的M1904马克沁

当然,也有不是马克沁系的,比如一直喜欢站在潮流风口的法国人用自家的风冷哈奇开斯

然后意呆利的菲亚特M1914也是特别沙雕的一把重机枪,别看他长得和马克沁似的,但实际上原理不同。而且供弹方式特别鬼畜,使用一个老鼠笼子一样的盒子插在上边,通过一排排直列的弹条供弹

还有美国人到后来参战的时候也用过自家勃朗宁M1917

轻机枪在当时用的不算多,比较著名的应该就是英国人的刘易斯,注意那个筒子并不是水冷的,而是风冷,通过开火后膛口出现的低压区吸出筒内热量,然后筒后边是开槽的,可以引入新鲜空气。

法国的哈奇开斯Mle1909也算个当时主流的轻机枪,看着是不是很眼熟?对,日本歪把子他爹

还能算作轻机枪的大概也就迈德森了,不过这玩意设计之初也考虑到了用三脚架。要不是它用弹匣供弹,我都打算把它归为通用机枪。

剩下的一些诸如

B.A.R

、绍沙我个人倾向于把他们归为自动步枪而非机枪

比如绍沙这个过热速度和200多发/分的射速我很难把它当成机枪看

BAR同样容易过热,而且设计之初并没考虑两脚架,本身他就是作为一种行进火力的补充。

另外还有一把勉强算作轻机枪的东西...MG08/15,特喵这么个玩意虽然是由步兵扛着走的,但它实际上就是把MG08拆了架子,装了个手枪握把和枪托方便单兵射击...举着这玩意的士兵我敬你是条汉子

当然还有一些不是很常见的,比如美国人还用勃朗宁早期的导气式土豆挖掘机(M1895)

意大利还有一款打9mm手枪弹的双管机载机枪(其实这玩意后来被认为是冲锋枪鼻祖)等等不一一赘述

马克沁水冷机枪枪口的圆铁片是做什么用的

马克沁重机枪枪管前面的那个圆形的金属片是用来挡火焰气体和散热的。马克沁重机枪采用的自动原理是枪管后坐式的自动原理,枪管后坐需要有火焰燃烧气体来推动才能实现后坐,才能实现连续射击,于是,马克沁重机枪就在枪口部位设计了一个能够推动枪管向后运动的火焰燃烧气体空腔,也叫枪管助退膨胀腔。

这个设计结构是这样的:枪口部位的枪管前面是一个空腔,四周有火焰燃烧气体泄压孔,然后前面是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有喇叭筒形状的,也有管状的。射击时子弹在出枪管后进入前面的射击口,火焰燃烧膨胀气体随弹头出膛进入到枪管后坐助退膨胀空腔内,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枪管向后运动,也就是后坐,剩余的火药气体通过泄压孔向四周喷出,会产生很明确的火焰气体闪光,夜间很明显,而且这个部位的枪管温度会明显增高,于是就设计了一个金属圆形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套上的,有活动间隙,因此,射击时这个金属片是会抖动的。

马克沁重机枪的这个金属片可以拿下来,枪口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能够后坐的枪管,一个是枪管前部的喇叭筒以及空腔套管,这里能够螺旋拧开。这个金属片早期是铜制的,由一个金属链条连接,射击时特别有意思,金属片全身嘚嘚烂颤,并且发出噪音。安装这个金属片的目的是遮挡火焰燃烧气体通过泄压孔时所产生的闪光,从前面看好像有遮挡作用,其实作用不大。这个金属片也并不是马克沁重机枪标配,而且材质也不都是是铜制的,武器装备就是这样的,在使用中会不断改进。

马克沁重机枪被仿制的,购买专利生产的种类很多(马克沁重机枪是申请了专利的,就是这个水冷结构),因此,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助退器形式各异,助退器改进的结构形式很多,对于消除泄压孔火焰气体的方式也很多,因此,这个金属片并不是必须的,而是部分存在。很多的马克沁重机枪上并没有这个叮当乱响的金属片,例如,俄罗斯(苏)的M1910马克沁重机枪就取消了这个金属片,英国的维克斯重机枪也取消了这个金属片。这个金属片的散热性能作用不大,位置处于泄压孔的前面,这个位置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正是使用中的不断改进,这个金属片也是被取消了,不过也保留下来的,可能是认识问题吧,也可能是无所谓。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重机枪马克沁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一天杀伤60000名英军,采用的是什么射击姿态

不要把索姆河可怕的7月1日(通常被单独称为“索姆河的第一日”、“血腥一日”)全部归功于马克沁机枪。西线的堑壕战发展到索姆河时代,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了。被精确测量过的中间区域,或者我们称为无人地带。

无人地带和防御者借以躲避对方的堑壕都经过测距甚至是测距射击,一方可以参照某些地形标识物来迅速得知坐标,只要获知大致目标就立刻可以展开多层火力,从直瞄的步枪,到带有间瞄性质的重机枪远程抛射(这就是你所问的姿态,机枪的超越射击更类似与野炮的使用,基于对射击阵地与目标的距离,得出弹道,计算弹道搞点和机枪枪口的抬高尺寸,最终得出瞄准点数据,通过三脚架上的高地手轮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机枪子弹落区是一个纺锤形或者说椭圆的覆盖范围,子弹与地面有很大夹角,因此单纯卧倒无法有效遮蔽,反而会增大被单面积),再到速射野炮、臼炮以及远程间瞄炮群。告知坐标的方式,既有电话(索姆河战役德国炮兵观察员和后方的电话联系几乎全被摧毁),也有相对不算准确的信号枪。

攻击者想到抵达对方的堑壕,需要通过无人地带,然后破坏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爬进敌方的工事,例如堑壕和守军进行肉搏,一道一道的夺取堑壕,在这个过程中,本方的远程火炮会延伸火力去覆盖成为下一个目标的敌人堑壕,因此攻击者只能得到手榴弹和少量堑壕步兵炮的支援,不过索姆河时期英国人似乎不太喜欢用这样的东西。

具体到德国人这里,每一道堑壕之间的距离被很好的进行规划,主要堑壕之间的距离和障碍会防止英国人的野战炮伴随步兵前进,提供抵近炮兵支援。

应该注意的是,同一天法国人的损失很小,法国第六军仅损失1590人,取得的成果不比英国人差。英国人一方面过分信任开战前进行的坑道作业爆破的效果(有些区域确实摧毁了德国人的防御体系,至少让大多数能够封锁无人区域的机枪失效),另一方面整个攻击正面太宽,炮兵数量有限,又要兼顾不同的任务。结果但爆破效果不足,例如有部分德军通过侦查手段得知英军的爆破和攻击,预先撤到安全区域,几乎没有收到坑道爆破的影响。这时英国炮兵不能有效对德国防线进行覆盖和压制的问题,给了德国人安全回到阵地和工事中的机会。这点上,法国炮兵做得比较好,德国战报里对法国炮兵赞赏有加。

堑壕步兵炮的缺乏,30公斤单兵负荷影响机动性,呆板的队形不够有效(英国人并没有继续玩布尔战争时那种找打的队形,但队形的密度还是太大),让英国人在面对射程1500米的采用抛射弹道的德国火力点时完全进退两难。而英国的二线部队,很多遭到了德国远程炮群的屠杀。所以说,机枪压制英国步兵攻击阵型是个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很多,堑壕战成熟、英国攻击准备的缺陷都是主要因素,至于机枪,实际上任何一种拥有长时间连续射击能力的重机枪,例如维克斯等,也能实现那样的打击效果。

还有一点,近六万(57470伤亡)很大一部分是被弃置在德国防线和无人地带上导致,英国战前对伤亡准备严重不足,英国一个师战前应准备近20辆救护车,通常只有不到5辆到位。整个军级野战医院病床数不到一万。到7月4日英国第四军才对发现的所有伤员进行了治疗,第34师师长威廉姆斯亲自参与搜索伤员。很多倒霉的伤员竟然在无人地带躺了一周,幸存者吃死尸的补给求生。7月6日英国人发现自己的伤亡达到六万,而7月3日,英国人认为最多就是4万伤亡。

二战时期最著名的机枪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名的

德国

1.MG34通用机枪

MG34是纳粹德国在1934年起采用的弹链供弹式机枪、在1935年开始装备部队,MG34的口径为7.92x57毫米。由于一战后的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所限制而不能制造重型武器,德国取巧研制了MG34。MG34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

2.MG42通用机枪

MG42机枪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二战中,MG42是盟军老兵们最不愿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恶魔机枪射击声,也有人形容为撕开亚麻布的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就意味着死神快来了,而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纳粹德国MG-42通用机枪,最高射速可达1700发,连发时,人耳已经无法分辨,只能听见电锯一样的“滋滋滋”声。

3.MG08重机枪

MG08机枪,是由海勒姆·马克沁1884年开发的马克沁机枪发展而来。是德军在一战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重机枪。德国性能更好的MG34、MG42通用机枪迅速装备党卫军和国防军一线部队,二战德国二线部队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时,仍然有大量MG08重机枪服役。

美国

1.勃朗宁M1919机枪

勃朗宁M1919机枪,是美国勃朗宁公司生产制造的机枪。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最主要的连级机枪。直至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的军队还继续装备了一段时间。主要特点,枪管外部有一散热筒,筒上有散热孔,散热筒前旋合助退器。口径7.62mm,弹头之初速为792~823m/s,由250发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450~600发/分钟。

2.勃朗宁M2机枪

M2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发射12.7×99毫米大口径弹药,常见用于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及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等。主要用途是攻击轻装甲目标,集结有生目标和低空防空。从1921年就开始使用服役至到21世纪。至今依旧是美军的制式武器装备。

3.M1917A1式重机枪

勃朗宁M1917A1式7.62mm机枪是一种老的水冷式重机枪,设计者是著名的美利坚合众国枪械师J.M.勃朗宁。于1917年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商向军方提供了近5.4万挺M1917A1式机枪。M1917式机枪比较笨重,机动性、勤务性差,难以与德军的MG34与MG42通用机枪抗衡。

4.勃朗宁BAR1918自动步枪

勃朗宁BAR1918自动步枪,也可以称为勃朗宁轻机枪。是一代枪械大师勃朗宁于1917年设计的一款轻机枪。枪的口径为7.62mm,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步兵班需要班组支援武器于是作为班用自动步枪,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为提高。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又订购了8000挺,至1939年5月,通过滇湎公路一共运往内地7412挺。

5.刘易斯机枪

“刘易斯”式轻机枪最初由塞缪尔·麦肯林设计,后来由美国陆军上校I. N.刘易斯完成研发工作,曾经广泛装备英联邦国家。刘易斯机枪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采用粗大的散热筒包著枪管,作用是当开火时令空气被吸入筒中成为风把枪管吹冻,但后来证实此筒对冷却枪管效果有限但却白白增加枪重,另一个是在枪身上方的弹鼓,刘易斯机枪原本采用47发弹鼓,弹鼓采用中心固定式,开火时弹鼓轴承转动把子弹推入枪内。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有使用。

英国

1.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联邦国家军队的支柱, 口径7.7毫米。1935年英国正式将该枪列装为制式装备,并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该枪的生产权,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制造,布伦式轻机枪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进攻和防御中都被使用,被战争证明的最好的轻机枪之一。

2.维克斯机枪

维克斯机枪的前身是1882年面世的马克沁机枪,经过略为改动后在英国克雷福德的一家兵工厂进行生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所使用的重机枪。战后直到1968年,英军才正式宣布维克斯机枪退出现役。1972年的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军队还在使用该枪。

苏联

1.DP轻机枪

DP轻机枪是前苏联捷格加廖夫主持设计的,1926年设计定型,1928年装备苏军,使用前苏联1908年式7.62mm有底缘枪弹。因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所以国人又叫它“转盘机枪”。此类机枪共生产有70多万挺,也曾被广泛用在卫国战争中。1937年8月,中苏正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中国遂得到了该枪。

2.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

SG43式重机枪是由苏联的枪械发明家郭留诺夫设计的,1943年被苏联红军采用为制式武器,口径7.62mm。该枪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原理,采用空气冷却枪管,它构造简单、轻便,配有轮式枪架,它主要用于消灭1000m以内暴露、隐蔽目标,适合寒冷地区作战,连续发射500发子弹不用更换枪管。

3.M1910式重机枪

M1910式重机枪是由海勒姆·马克沁1884年开发的马克沁机枪发展而来。口径为7.62毫米,发射7.62×54毫米M1908 R带底缘枪弹,初速为860米每秒,表尺射程为2200米,由250发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500至600发/分钟,枪全重为45.2公斤。

4.DShK1938重机枪

DShK1938重机枪是苏联在1938年二战时期装备的重型防空机枪。发射12.7 x 108毫米大口径弹药,弹链供弹。二战时除可作防空机枪外,亦被装在轮式射架上用作支援步兵的用途,此射架更加上装甲防护版。

意大利

1.布雷达30型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意大利布雷达公司承担了机枪的研制任务。1924年研制成功,定名为布雷达1924式机枪,口径为6.5mm。以后经过改进,制造出1930式,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步兵的制式武器,曾在北非的沙漠战役中使用过。

2.布雷达M37型重机枪

M37重机枪,这种重机枪采用了德国技术制造,所以性能还是挺不错的,可以当做高射机枪使用,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虽然是机枪,但是却只有20发子弹,大家都知道机枪的射速非常快,20发子弹根本不需要半分钟就打完了,累死机枪兵的节奏。

日本

1.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2.九六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轻机枪,口径6.5毫米。该枪实际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结合产生的“混血儿”。

3.九九式轻机枪

九九式轻机枪,结构基本上与九六式轻机枪相同,不过口径改为了7.7毫米。

4.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军队在二战中最有名的重机枪,以哈奇开斯机枪为蓝图,推出了此枪,该枪身和枪管布满散热片,使用精度更高的7.7mm枪弹,射速每分钟500发,战场上威力极大。九二式重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量重,攻击63 公斤。因射击时会发出“哒哒哒”的类似鸡叫的声音,所以被称为“鸡脖子”。

捷克

1.ZB26式轻机枪

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研制并生产的一款轻机枪。口径7.92mm,最大理论射速为500发/分,子弹初速为830米/秒,有效射程800米。射击精度极高,一些熟练的射手可以用其击中几百米开外电线杆上的水壶。进攻时,机枪可以伴随步兵迅速前进,机枪手可以端着机枪一边冲锋一边以重大杀伤,可谓攻防兼备。英国仿制者称为布伦轻机枪,而后纳粹德国合并捷克后改称之为MG26 (t)轻机枪(t是捷克的意义)

2.ZB37式重机枪

ZB37为一种气冷式重机枪。与ZB26式轻机枪是同门兄弟,都是捷克布鲁诺兵工厂的杰作。国民政府在抗战开始前的1937年,从捷克进口了1000挺左右,主要装备各地的中央军精锐部队。ZB-37型重机枪火力猛,火力密度高,比同时期中央军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和日军装备的九二式和三年式重机枪在性能方面要占较大优势,深受国军官兵的喜爱。捷克斯洛伐克就被德国占领后,德国军队也有装备。

丹麦

1.麦德森轻机枪

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的轻机枪,从1905年至1950年间,麦德森机枪大量生产装备本国及出口,有不少于36个国家装备过麦德森机枪,并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被广泛使用。

法国

1.沙捷里拉轻机枪

沙捷里拉轻机枪,口径7.5mm。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该枪有两个扳机:扣动前面的扳机是单发发射,扣动后面的则是连发发射;该枪还采用了枪机运动减速机构,能够将理论射速降低到450发/分。

2.哈奇开斯M1922轻机枪

哈奇开斯M1922轻机枪是哈奇开斯枪族成员之一。全长1150mm,重8.5公斤,发射法国7.5×54mm莱伯尔步枪子弹,由15、24、30发弹板或是20发弹匣供弹。中国自1931年起开始采购哈奇开斯M1922轻机枪,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已买了2,620 挺。

3.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

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口径8毫米,全枪长1440毫米,全枪质量49千克,初速804米/秒,弹版供弹,表尺射程2000米。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冷式,只能进行连发发射。供弹具为24发或30发刚性弹板。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射击可靠性好,威力大。但该枪质量超过49kg,机动性差。

排名

我个人认为排名是这样的:

第一名.ZB26式轻机枪:用途广,攻守兼备

第二名.MG42通用机枪:希特勒的电锯,战场收割机

第三名.勃朗宁BAR1918自动步枪:美国军用轻武器很少有像勃朗宁自动步枪那样赢得较好的信誉

第四名.马克沁机枪:老兵不死,足迹遍布欧亚大陆

第五名.MG34通用机枪:通用机枪开山之作

第六名.DP轻机枪:红色记忆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