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奕劻和咸丰是什么关系

奕劻和咸丰是什么关系(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11-29 17:36:11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感谢邀请!

慈禧(1835年——1908年),原名叫叶赫那拉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历史人物之一,也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长期统治国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而问题中提到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到第十位皇帝。其中,每一位都与慈禧存在关系,接下来,文史不假与您一同理一理这些关系。

一、与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1782年——1850年),原名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而继承大统的皇帝,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道光皇帝没有太大的作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抠门,抠到什么程度呢,简直到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境地。

道光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弱,完全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尽管,他在前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比如整顿吏治、清理漕运、改良盐政,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帝王而言,道光显得资质不足,魄力有限。在禁烟运动中,前后政策不一,事前太过激进,事后又太过退让,最终在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了被动挨打的近代史。

事实上,道光只是慈禧的公爹而已,而且是名义上的公爹。因为慈禧是在1852年时才通过选秀入宫的,而道光皇帝早在1850年时就驾崩了,所以两人之间并不认识。

二、与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1831年——1861年),原名爱新觉罗·奕詝,其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他是清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不过,咸丰却是笔者本人最看不起的清朝皇帝,没有之一。

在文史不假之前发表的文章《咸丰皇帝,不爱江山爱女人》中,已经详细罗列了他的“丰功伟绩”。可以确切的说,他是一位无才能、无远见、无胆识、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1852年,出生于满洲大族叶赫那拉氏的慈禧,被咸丰皇帝通过“选秀”而得以入宫,成为了他琳琅满目后宫中的一位普通嫔妃。

咸丰皇帝一生好色,他的后宫中早已经人满为患,即便如此,他还是继续在外面到处撩骚。最终,因为纵欲过度,以三十岁的高龄就把自己给玩儿死了。

这样,年仅二十六岁的懿贵妃慈禧,就成为了一个寡妇。唯一庆幸之处,就是慈禧成功诞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爱新觉罗·载淳,这样,她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大清帝国的圣母皇太后。

咸丰临终前,留下两枚私章“御赏”“同道堂”,分别交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保管,要求朝中重大事务,必须由两宫太后签章同意后方可颁布。同时,又任命肃顺等八位大臣为顾命大臣,在新帝亲政之前进行辅政,制衡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的权力,保证皇权不会旁落。

三、与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1856年——1875年),原名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皇帝的唯一子嗣。在他任内,出现了被后世夸上天的“同治中兴”,尽管,这份成绩单的取得,与他关系不大。

在咸丰刚过世不久,“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已经势同水火,坚决不容。而且,八大臣集团的势力明显更胜一筹。

为了扭转局面,慈禧和慈安两人秘定,联合发动政变,从顾命大臣手中夺权。本着增加胜算的目的,慈禧决心引入外援,拉拢恭亲王奕訢加入自己一方。

最终,在奕訢的积极协助下,慈禧取得了辛酉政变的胜利,完全掌握了大清的实际权力。可是,慈禧很快发现这个国家已经被咸丰经营得破败不堪和千疮百孔。

在国内,不仅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有回民、苗民等少数民族的作乱。在国外,英国在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联合了法国,不远万里继续侵略中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慈禧敏锐地认识到,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持稳定,如果没有稳定的局面,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返回紫禁城后,慈禧立即安排儿子载淳登基称帝,而且还将原先选定的年号“祺祥”改为了“同治”。同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同治理的意思。

1872年时,同治皇帝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但是,这位皇帝不太成器,帝师翁同龢的日记中,曾多次提到同治厌恶读书,唯独对于女色比较亲近。

同治亲政后,他的心思果然不在朝政上,这使得慈禧非常担心荒政。因而,虽然已经撤帘了,但慈禧还是经常过问政务。也正因为她的孜孜不倦,才有了“同治中兴”局面。

不过,短短亲政后,不满二十岁的同治帝就驾崩了。

四、与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1871年——1908年),原名爱新觉罗·载湉,其父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其母是叶赫那拉·婉贞。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是慈禧的亲外甥。

那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为何会结下死结呢。

同治过世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在1875年时,慈禧经过左右权衡,册立爱新觉罗·载湉为新帝,史称为光绪皇帝。

光绪从小就体弱多病,作为姨母和养母,慈禧基本上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将光绪帝视如己出,两人绝对可以谈得上是母慈子孝。所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感情,在早年间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由于光绪的继位不正,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长期的惴惴不安,使之没有展现出太大的政治能力。

光绪皇帝成年后开始亲政,慈禧太后又一次撤帘归政。至此,两人的关系依旧保持良好,光绪帝日日向慈禧请安,而慈禧也基本做好了移居颐和园养老的打算。

甚至于,光绪皇帝吵吵嚷嚷要进行变法维新。慈禧尽管认为光绪太过幼稚,在内心并不完全赞成变法,但却没有太过坚决反对。

在慈禧的默许下,“戊戌变法”终于开始了,长期受康有为等人的鼓动,光绪帝在变法中显得急于求成,有时在一天内会连续颁布十几道旨意。而且,旨意中的改革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的所有领域。

面对此情此景,慈禧只得出面干涉。面对阻力,光绪皇帝竟贸然接纳了康有为提出的“以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的主张,决心采取非常手段来进行兵谏,除掉慈禧太后。

这下,两人彻底决裂了,慈禧太后被迫出手镇压了戊戌变法和光绪皇帝。

五、与宣统皇帝

宣统皇帝(1906年——1967年),原名爱新觉罗·溥仪,他是满清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被称为末代皇帝。

慈禧太后将光绪帝镇压后,长期囚于赢台之内。期间,虽然册立过大阿哥,希望废除光绪帝取而代之,但在满清宗室和外国势力的干预下最终搁浅。

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一前一后离世,相隔仅仅二十个小时。对此,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存有疑问,认为光绪帝之死或许与慈禧有关系。

经过对清西陵的考古调查,在头发和衣物中,测出了过量的有毒元素。正常情况,人类服用60毫克左右的砒霜就会致命。而在光绪体内,却发现了200多毫克的砒霜残余,而且还是在数十年的分解和流失后。

据此,可以很负责的说,光绪不仅是死于砒霜中毒,而且是重剂量的砒霜。而下毒者,除了慈禧以外,再无其他可能。

光绪过世后,慈禧太后立即颁发懿旨,册立溥仪为嗣帝。

尽管,慈禧太后被后世的褒贬不一,甚至多有丑化。

但是,文史不假认为,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人物,而且还是女性政治人物,虽然有自身鲜明的局限性,但她却能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不倒。单凭这点,慈禧就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从她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五位帝王的关系中也能窥得一线。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

不可一世的慈禧,为什么却对奕劻又担心又依赖

这个问题很简单,对于慈禧来说奕劻是自己人,爱新觉罗的子孙,而又官居要位,自然会受到慈禧太后的器重,清朝末期慈禧渐渐的老了,反对自己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慈禧对奕劻的一份器重便转为了依赖。但是事情有利必有弊,正所谓功高震主,权力高了自然会遭到别人的防范,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奕劻还跟具有狼子野心的袁世凯关系较好,怎么能不被慈禧所担心呢!

奕劻简介

很多人对奕劻不太了解,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是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的曾孙,1898年,成为铁帽子王,且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和比较著名的李鸿章的职责有些类似,主要负责和洋人打交道,常常成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

慈禧太后为何依赖奕劻

慈禧晚年,清政府越来越腐败无能,因此反对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多,在这种时候慈禧最缺乏的就是在朝廷上支持自己且具有威望的大臣,而奕劻就是十分符合这点。奕劻内阁总理大臣,又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必然会受到慈禧的依赖,可以说二人是互利的关系。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清政府需要一个能够跟洋人打交道的人,而保证慈禧太后能够抽身事外,这一点奕劻也做的非常好,所以慈禧很是依赖这个奕劻。

慈禧太后为什么又担心奕劻

这和功高震主的道理一样,在清政府晚期,奕劻手握大权,权力过于集中,而且他的门客络绎不绝,又进行买官卖官,深受自己所用还好,若是存有歪心思对自己损伤也是十分之大。还有一点就是奕劻跟袁世凯十分交好,一个朝中重臣,一个手握军权,二人若是有谋反的想法,自己岂不是会尸骨无存。

奕劻是属于那种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实际本领没多大,反而官运却特别好,主要在于他十分会巴结人,在晚清时为清政府皇宫之中,引进麻将,而为了自己的仕途经常让自己的小老婆进宫陪慈禧太后以及其身边的人打麻将并且每次都将自己带去的钱输个精光,因此奕劻的官越做越大,也真是煞费苦心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1861年夏天,对于居住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来说,格外煎熬。虽然头一年,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訢就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议大局已订,但咸丰皇帝竟然在惴惴不安之中,染上了大病,双颊潮热,虚浮无力。

皇帝患病,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消息传到了京城,恭亲王奕訢上了一道折子:“奏请赴行在,敬问起居。”“行在”,指的是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奕訢奏请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来,看望咸丰皇帝。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恭亲王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们是兄弟。咸丰皇帝的生母死得早,由奕訢的母亲静贵妃抚育长大,因此他们犹如同胞兄弟,关系非常特别。现在,哥哥生了重病,眼看不治,弟弟来看望他,手足之情,天经地义。可是,咸丰皇帝却没有批准。这是为什么呢?

咸丰皇帝与恭亲王奕訢在小时候关系很好,这不假。可是,当他们长大后,成为皇位的竞争者后,关系就出现了罅隙。咸丰皇帝在老师杜受田的帮助下,成功继位后,他们的矛盾加深了。后来,静贵妃死后,奕訢请求咸丰皇帝将她晋封为皇太后,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在静贵妃安葬后的第二天,就罢免了奕訢一切职务,令他回上书房读书。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在仓皇逃出北京之前,才想起弟弟奕訢,让他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咸丰皇帝的本意,是奕訢他担个名儿,好把局势缓一缓。因此并没授予大权,且在手谕中写明“不必亲见夷使,也不必进住城中”,以防他借机揽权。

没想到,奕訢不但见了洋人,还与他们达成了几个协议。虽然这些协议都是按照咸丰皇帝的意思办理,但奕訢通过主持议和,赢得了威望,笼络了人心,是不争的事实,让咸丰皇帝着手不痛快。这次,奕訢奏请前来热河看望自己,固然有手足之情的因素,难免也有苦谏自己回京城的意思。所以,咸丰皇帝决定拒绝奕訢前来热河。经过一番思索,咸丰皇帝在批复中写道:“朕与恭亲王自去秋别后,倏经半截有余,时思握手面谈,稍慰仅念。惟朕近日身体违和,咳嗽未止,红痰尚有时而见,总宜静摄,庶期火不上炎。朕与汝棣萼情联,见面时回思往事,岂能无感于怀?实与病体未宜!况诸事妥协,尚无面谕之处,统俟今岁回銮后,再行详细面陈。着不必赴行在!特谕。”

大意是,我现在生了病,你来看我,两兄弟回忆往事,动了感情,反而有碍养病。反正现在和议已成,我也没有什么指示需要当面讲的,不如今年回京城后,再详细面谈吧,你不必来热河了。奕訢收到咸丰皇帝的批复后,不敢擅自前往热河。因此,当咸丰皇帝于7月17日凌晨病逝于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时,身边只有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和皇后、懿贵妃等人。这里的皇后,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这里的懿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晚清庆亲王奕劻为什么称为“裸官”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纵观整个清朝一共有12个铁帽子王,清初开国元勋占了8个,这8个因为战功赫赫被封,所以叫功封。(他们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

清中晚期有四个。他们因为在中后期稳定江山而被封,所以叫恩封。(他们是:胤祥、奕訢、奕譞、奕劻)。

铁帽子王很牛吗?这是肯定的,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级别都要高,可以世袭罔替,一般的亲王也能世袭,但隔代要降爵。换言之,铁帽子王保值。

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绝对货真价实,是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我们来看清中晚期的这四个铁帽子王: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雍正的好兄弟;奕訢是慈禧的小叔子,人称鬼子六,咸丰的异母弟;奕譞是慈禧的妹夫,光绪帝的老爸。那么,奕诓是什么来头呢?为何被称为“裸官”呢?

(奕诓影视形象)

开明宗义地讲,奕诓是晚清最大的贪污腐败分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他和儿子载振和大臣那桐沆瀣一气联手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被当时人们讥笑为大清的“庆那公司”。(奕诓当时为庆郡王)

奕劻能够为所欲为一手遮天,完全是慈禧的“功劳”,也就是说,庆郡王心中和眼中只有慈禧,唯慈禧马首是瞻。根本没有大清国家这个概念。

比如清朝灭亡前,他收受袁世凯的贿赂,和老袁联手软硬兼施逼迫隆裕太后在退位诏书上签字。在他看来,大清亡不亡和他没关系。

奕诓死后,他的儿子向溥仪讨谥号,惹得溥仪臭骂“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你老爸手里了,脸都不要了还要什么谥号?”

溥仪发泄心中的不满:“谬、丑、幽、厉”四字任选其一,讲真这四个字意思都不好。最后溥仪的老爸载沣出面劝儿子“都是同祖同宗,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别把事做的太绝了”溥仪这才赐了一个“密”字,意思是追悔前过。

(溥仪影视形象)

据说当初奕诓受慈禧青睐是他写了一手的好字,慈禧还没发达时,和家中父母、兄弟写信都是奕诓代劳,慢慢慈禧和奕诓走的很近。

说实话奕诓的能力属于平庸,水平一般。他是乾隆的曾孙,他爷爷是嘉庆的弟弟,按说和咸丰这一代关系有点远。尽管如此也没影响他的仕途。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攀上了慈禧这棵参天大树。

“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这话用在奕诓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奕诓治理国家不行,但是讨好慈禧却有一套,他了解老佛爷在宫中寂寞,一个寡妇,要是没有什么娱乐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

奕诓平时对打麻将很精通,他就把麻将引进了皇宫,他还让小妾陪着慈禧打几圈,当然是光输不赢,他小妾还故意输给一些官大臣的太太们,这样以来,从上到下都说奕诓的好,这也是奕诓平步青云的为官之道。

(奕诓)

奕诓34岁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46岁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次年和光绪的父亲奕譞负责处理海军事务,当年进封庆郡王;56岁进封亲王;

由于在戊戌政变时帮助了慈禧,60岁的奕诓被慈禧恩封为“铁帽子王。”62岁任总理大臣,65岁进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最后他的官职之多与和珅有得一拼。

看了这份履历你有何感想?讲真奕诓还确实有两下子,别人贪污腐败迟早会被发现,而奕诓到死“纪检委”没找他约谈,79岁完美谢幕。这不得不让人暗挑大拇指“奕诓实在是高”!百花丛中混,片叶不沾身!

奕诓一个贪污腐败分子怎么会称为“裸官”呢?

其实此“裸”并非两袖清风身无分文的清官之意,而是说他在国内没有存款。

说实话,假如慈禧彻查大清官员银行账户存了多少银子,可以肯定的说,奕诓是最廉洁的官员。因为大清银行没有他的一两存款。

(慈禧)

奕诓贪污受贿的钱都存那里去了?

奕诓意识很超前,他把贪污的银子都存到了外国银行了,据说仅英商汇丰银行就存入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还有人说,他过70岁生日时,所得的现金就五十万两之多,礼物价值在百万两白银以上(据账房先生透露)这些都存到了外国银行了。

到后来,据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披露,庆亲王奕诓存在汇丰银行的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大约:1英镑=8.715元,712.5英镑大约合人民币6209.4万元,我的天哪,这按大清的法律应该凌迟处死吧?

꧁欢迎转发、留言、关注和点赞!

——END——

咸丰和恭亲王是一个妈养大的,为什么关系那么恶劣

咸丰皇帝不仅把弟弟奕䜣的所有官职全部收回,还绝情的不让弟弟奕䜣参加亲生母亲的葬礼。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兄弟二人关系如此恶劣呢?

咸丰帝九岁丧母,由恭亲王奕䜣的生母静贵妃一手养大,兄弟二人非常亲厚,道光的立储密旨却在兄弟二人之间造成了初步的裂痕。

咸丰帝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因为前面的几个皇子都夭折,就成了道光皇帝的嫡长子。身世可怜,九岁就死了母亲。道光皇帝吩咐皇六子奕䜣的生母静贵妃负责抚养奕詝。

当时奕䜣只有八岁,小小年纪,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三年级的小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深宫规矩大,对皇子的要求更是苛刻,规行矩步,毫无乐趣,即使有小太监陪着,看看《鹿鼎记》里韦小宝得知康熙皇帝身份之后的样子,就知道是不可能把太监当做真正的玩伴的。

所以,奕䜣对来了奕詝这样一个身份相当,年龄相仿的玩伴,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小兄弟两个,一同读书,一同食宿,一同玩耍,建立了深厚的的感情。

道光皇帝立储比较晚,道光二十六年,他在犹豫之中,最终选定了皇四子,十六岁的奕詝为皇太子,并写了立储的密诏。

也不怪他犹豫,皇四子奕詝在师父杜受田的十几年的教诲中,非常的敦厚和善孝顺,但是身体不太好,脚部因为受过伤还留下了残疾。而皇六子奕䜣则天性活泼聪明,而且喜欢使枪弄棒,身体很好。

也许是因为奕詝出过了天花,也许是因为嘉庆皇帝的教导,道光皇帝最终在犹豫之中选中了皇四子奕詝。但是,他在密旨之中,为了表达对皇六子的补偿之情,先写了加封奕䜣为亲王,后写了封奕詝为皇太子。

所以,这道立储的密旨,看起来更像是加封皇六子奕䜣的恩旨,封皇太子的事,倒像是捎带脚的事了。到道光驾崩,奕詝读了密旨,心里头的不痛快,可想而知。这不明摆着父亲道光皇帝心里头更喜爱弟弟奕䜣吗?

这直接导致了咸丰这个哥哥对弟弟的猜忌。他封奕䜣为“恭亲王”,“恭”是啥意思?所谓“兄友弟恭”之意也。意思很明白,父亲遗命封你为亲王,那是他疼爱你,但是,你这个当弟弟的,得对我这皇帝哥哥恭恭敬敬的才行!

养母静皇贵妃的身份,是兄弟二人心里的第二根刺,并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反目成仇。

咸丰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从她死后,道光皇帝就再也没有立后。这让静皇贵妃非常的不满。到底是道光皇帝因为自己的妻子先后死去而伤了心,还是因为不能突破圣祖康熙四位皇后的老规矩,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静皇贵妃代摄后宫之事十几年之久,亲厚仁和,百般忍耐,对皇后之位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生命难违,她又没法自己主动要求。

本来,她见道光对自己的亲儿子奕䜣十分喜爱,就存了等丈夫道光皇帝一旦大行,她就能母凭子贵,一跃而成为皇太后,那也是个不错的结局,毕竟,她比丈夫道光要小着二十几岁,“未来可期”。

谁想到,晴天一声霹雳,道光驾崩,临死宣布了立储的密旨,竟然是自己的养子皇四子奕詝被立为皇太子,这下子,母凭子贵的梦想破灭了。她对丈夫道光伤心失望之余,也存了幻想,自己对养子奕詝这个新皇帝有十年的养育之恩,也有可能会立她这个养母为皇太后。

结果,她等来的是,自己含辛茹苦当亲儿子养的养子咸丰帝,毫无感激可言的康慈皇太妃的称号。乍闻之下,她的失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含泪谢恩的她是有多么的失望。

要知道,太妃这个称号,道光一死,那是自动升格的,不用咸丰加恩另封。只不过“静”这个称号,是父亲用来称呼养母的,自己这个当儿子的要换个称呼“康慈”而已。

当然,其实咸丰皇帝还是十分孝顺这位养母的。

除了例行的早晚请安,还为养母康慈皇太妃大操大办了四十周岁的生日。

可惜,这就跟普通的母子一样,当儿子的再孝顺,没做到母亲的心眼里,当母亲的就是高兴不起来。

尤其是,母子两个都心知肚明,当母亲的到底要的是什么。这份别扭,那就怎么都过不去了。

于是,康慈皇太妃就只好再忍,没办法,养子当了皇帝,这亲儿子奕訢一辈子的前程可就全指望养子皇帝来关照了。

可是,离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太后明明只有一步之遥,但又遥不可及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于是,康慈皇太妃,病了,而且越来越重。

亲儿子奕訢很清楚母亲的病根在哪里,也跟皇帝哥哥提过那么几次,但都被咸丰皇帝含含糊糊不置可否的糊弄过去了,最终发生的一件事,导致了兄弟二人终于反目。

奕訢设计完成了母亲的愿望,却彻底得罪了自己的哥哥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对这个弟弟其实还是不错的。虽然父亲道光皇帝的立储密旨让咸丰心里非常的不痛快。但是,毕竟手足情深,年轻的咸丰皇帝也需要精明的奕訢来辅佐他这个哥哥。

咸丰二年,咸丰这个哥哥就给弟弟指了一处宅子作为恭亲王府。这宅子可不得了,原来是和珅的旧宅,占地广大,建筑精美。后来转到了庆亲王名下,如今又给了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可见咸丰还是很关照自己这个弟弟的。

咸丰三年,咸丰这个当哥哥的,更是让弟弟在军机处行走。要知道,从雍正设立军机处以来,就没让皇族担任过军机处的大臣,甚至连在门外,在窗户底下站一站,都要奉旨才可以,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显然,随着咸丰权柄日重,自信心增强,他又把往日的兄弟情深记了起来,以至于打破成规,让自己的弟弟当了军机处行走。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这也开了一个坏头,皇族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了一个惯例。

咸丰四年,咸丰皇帝又让弟弟奕訢担任了宗人府的右宗正,这就相当于让弟弟奕訢当了爱新觉罗家的族长。

但是,这一切都没去掉横亘在兄弟两人之间的那一根刺,就是母亲康慈皇太妃的名分。

随着母亲康慈皇贵妃的病情越来越重,这个矛盾仿佛也越来越尖锐。

直到最后,太医也对母亲的病情表示束手无策了,咸丰仍是没有松口。

其实,这事也真怪不到咸丰的头上,父亲道光皇帝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下令给当时的静皇贵妃在妃子的墓园修建坟墓了,咸丰总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吧。

心结未了,康慈皇太妃这口气就是咽不下去。奕訢这当儿子的就多次请求皇帝哥哥网开一面,了了母亲的心愿。但咸丰就是不表态。

结果,有一次咸丰来探望养母的病情,刚好在门口遇到弟弟奕訢。问起养母如何,奕訢哭着说,母亲的心愿就是一个太后的封号啊。

咸丰听后,又是含混的“哦哦”了一声,就走了。

奕訢以后可是号称“鬼子六”的,可见人是十分机灵的。

转身就去了军机处,传旨,封康慈皇太妃为太后!

军机处深信不疑,赶紧拟旨。到了咸丰那里,咸丰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真的是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皇权!

所以,虽然养母听到自己心愿达成,安心的去了。

但是咸丰这里,一是规定养母的灵位不进太庙,二是谥号里没有带上父亲道光皇帝的谥号。这简直就是在说他根本就不承认养母的太后尊号。

对弟弟奕訢的处罚接着也来了,夺去一切官职,以二十二岁的“高龄”入上书房读书!要知道,皇子在上书房最多十八岁就“毕业”了!

最狠的是,以弟弟奕訢在母亲葬礼筹办过程中失礼为由,不许他参加生母的葬礼!

这就是咸丰和奕訢兄弟二人反目成仇的原因,并最终导致了未来五六年之后的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葬送了清王朝的江山社稷。所以兄弟二人的反目成仇可谓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