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主动安全性

汽车主动安全性(怎么判断一辆汽车安全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12-31 12:19:50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怎么判断一辆汽车安全性

判断一台汽车的安全系数,有看得见的方法和拆车才能看得见的方法两种,对于一般车主而言可以用第一种,想要看的明白可以去品牌售后用第二种。

第一种看得见的方式是通过分析一台车的级别和参数,对于一般的入门级和消费级汽车而言首先看重量。一台车的车身刚性由车身高强度钢材的使用率以及结构决定,结构设计以今天的造车工艺而言都不会有问题,那么就只有看钢材使用率了。

能加强车身刚性的材质有高强度钢、高强度铝合金、碳纤维等材质,普通的汽车能用重量大的高强度钢就挺难得了,这种钢材使用越多车身的整备质量则越大,反之车身则更轻。所以同级车型对比重量是可以作为参考的,20万以下的车子不要奢求高强度铝合金,这种材质一般要5万左右一吨,这个级别的车还不够。不过高端豪车并不适用这种方式,原因也在于这种材质。

其次是看主动安全配置,ESP车身稳定系统一定要有,尤其是重心较高的SUV或MPV,能通过制动某一个轮胎修正车身姿态防止车辆失控,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次看安全气囊,侧面碰撞即使有加强B柱也很难做到绝对保护,如果加上侧气囊或头部气帘之后,配合安全带可以做到几乎绝对安全。其他辅助性配置看个人需求,这些配置更多是增加便利性。


之后是第二种方法,第一种需要计算分析比较麻烦,第二种方法则要直观的多。无论选择哪个品牌的汽车,在选车之前都可以去售后观察一下,一般大小事故车总会有一些,而且有些是已经上了举升机的。

通过直接观察可以看到车辆的防撞机构、底盘布局等,有拆车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车门防撞杆、顶部加强梁或者气囊爆开的状态,这些是能最直观判断一台车安全级别的方法。


一台汽车安全与否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大致判断,其次还可以看CNCAP的碰撞测试得分,满配测试车如果能拿到五星,中低配也会有三星四星的成绩,供参考。


为什么说SUV和轿车死亡率相差很大,到底哪个更安全

我开过轿车,又开过SUV,目睹了无数次车祸后发现,轿车跟SUV哪个更安全,要分情况来看待。下面,我从多个角度给大家解析一下,轿车跟SUV比起来,到底哪个更加安全。

汽车的安全性,到底有哪些部分构成?

一辆车的安全性,主要由主动安全跟被动安全,行驶稳定性三个部分组成。先说主动安全。主动安全就是我们常说的配置。涉及主动安全的配置很多,看不见但是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配置有ABS防抱死系统,可以在急刹的时候不至于方向盘抱死,保持转向能力。ESP车身稳定系统,在车辆失控的时候可以纠正姿态,防止车辆侧滑,甩尾,甚至翻车。全车气囊,如主副驾驶气囊,头部气囊,侧气帘等,可以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快速弹出,接住驾乘人员脆弱的肉体进行缓冲,减少二次伤害。还有安全带,主动刹车,EBD等,都属于主动安全的范畴。

再说被动安全。被动安全由二部分组成,分别是车身结构跟车身钢材用料。车身结构有3H车身结构,GOA车身结构,笼式车身结构三种,不同的车身结构,最后做出来的碰撞安全性能也是不一样的。3H车身指的是车身框架由三个H型结构构成。这种车身结构设计简单,修改方便,可以节约材料成本,但是一旦发生碰撞容易变形,安全性不高,常见于日韩系车。

GOA车身结构,是丰田公司开发的一种车身结构,一旦发生碰撞,可以将碰撞能量分散至全车身承担,避免仅由部分车身承担,所以也叫吸能结构。

笼式车身设计理念来自于鸟笼,将车身框架进行多方位连接,将乘员舱做成类似于笼子的形状,分为冲击溃缩区跟高强度座舱区。发动机舱跟后备箱就是冲击溃缩区,高强度座舱区就是主副驾驶位置跟后排位置。这种车身结构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冲击溃缩区吸能,高强度座舱区纹丝不动,是目前最好的车身结构,以碰撞安全出众的沃尔沃就是笼式车身。

有了好的车身结构,也需要对应的车身钢材用料做辅助。目前车身钢材用料用MP单位标识,数字越高,强度越大,成本也越高。超过1400mp,就是超高强度钢材。车身使用高强度钢材的比例越大,就说明该车安全性越好。不过,车身高强度钢材比例也不是越高越好,在溃缩区使用低强度钢材吸能,乘员舱使用高强度钢材保护乘客,需要合理调配。

最后就是行驶稳定性。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是否稳定不飘。过弯的时候,车身侧倾大不大,会不会侧翻。麋鹿测试那种高速避险变道的时候,车子会不会失控甩尾,守不住车道。行驶稳定性,也是构成车身安全的重要点。

以这三个点为基础,来对比一下轿车跟SUV,到底哪个更加安全。

轿车与SUV主动安全对比

轿车跟SUV同价位对比,轿车能买到中高配,SUV只能买到低配。比如同为紧凑级车型,17万可以买到本田思域的顶配,但是只能买到本田Crv的次低配。顶配跟低配比起来,配置相差非常明显,就拿涉及主动安全的配置比较,十七万的思域顶配有主副驾驶,前排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六个气囊,顶配的CRV只有一个。思域有主动刹车,CRV没有。若是开车走神了,有主动刹车的思域,发挥正常的情况下能帮忙踩一脚刹车,CRV就会直直的顶上去。若是发生碰撞,有更多气囊的思域,安全性更高。就拿前后排气帘来说,一旦爆开,就可以在四门窗户上,张开一道屏障,防止乘员抛出窗外,减少二次伤害。

所以,从主动安全这个角度来说,同价位的轿车主动安全配置更加丰富,可以给驾乘人员提供更多的保护,更加安全。

轿车与SUV被动安全对比

从被动安全的角度来说,同价位的轿车没有SUV安全。前面提到,同价位对比,轿车因为更低的定位,可以用中高配对比SUV的中低配。但是这种差异,只存在于发动机,变速箱,空间,配置等方面,一旦涉及到车身结构跟车身钢材用料,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因为车身结构跟钢材用料,无论是低配还是顶配,都是一模一样的。车企不可能因为配置不同,修改车身结构跟车身钢材用料,这样做一来增加备料压力,生产成本。二来很多测试机构,如中保研碰撞,喜欢买低配车做测试。如果低配用次一等的车身结构跟车身安全用料,到时碰撞测试爆雷,就会影响销量。

在这个基础上,SUV对比轿车,被动安全这块的优势就非常大了。首先,SUV比起轿车来说,更大更重更高。以本田思域,本田CRV举例。本田思域的长宽高分别为4658*1800*1416mm,车重1331kg,底盘离地间隙在11cm左右。CRV的长宽高分别为4621*1855*1679mm,车重1506kg,底盘离地间隙在15cm左右。二台车发生对撞,或者跟别的车对撞,空间更大的车,拥有更多的缓冲空间。在汽车形变类似的情况下,大空间的SUV留给乘员的空间更大,更容易逃生。

更重的车,用动量定理来推断,suv的质量更大,加上速度后,拥有更强的碰撞能量。由于SUV的定位更高,用料必然更好。所以拥有更好车身结构,更强车身钢材的SUV,加上更强的碰撞能量,无论是对撞轿车,还是更别的车对撞,都不会吃亏。

更高的车,底盘更高。一旦SUV与轿车对撞,轿车会吃大亏。因为轿车的前防撞梁位置较低,一旦与SUV撞上,SUV会用自己坚硬的前防撞梁顶到轿车脆弱的水箱,错开轿车的防撞梁,典型的以强欺弱,让轿车的被动安全完全发挥不出作用来。一旦追尾,轿车会用水箱顶到SUV的后防撞梁。关于这点,路上很多对撞案例可以参考,一旦正面撞上,轿车都是吃亏的。哪怕与别的车对撞,SUV更高的底盘,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前防撞梁可以发挥作用,不至于用水箱去顶。

所以,被动安全这块,SUV因为定位更高,车身结构,车身钢材用料更好,再加上更大,更高,更重车身带来的优势,比轿车更安全。

轿车与SUV行驶稳定性对比

轿车的底盘低,悬挂相对较短,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过弯,紧急变道的稳定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同价位下,轿车有着更多的配置,这些配置对于提高行驶稳定性,以及驾驶安全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ABS,ESP,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检测等等。

SUV底盘高,虽然增加的通过性,但是高速遇到横风,会感觉到车身晃动。过弯的时候,必须控制速度,否则车身侧倾明显。紧急变道也不够利索,但凡麋鹿测试成绩名列前茅的,都是轿车。而且SUV的车身配置相对同价位的轿车来说比较低,这点比较吃亏。

所以,从行驶稳定性的安全角度来说,轿车强于SUV。那么,到底是轿车安全,还是SUV安全?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轿车与SUV,哪个更加安全?

轿车与SUV哪个更安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的国情来说,卖的最好的轿车是合资品牌,如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等。同价位卖的最好的SUV,则是哈弗H6,吉利博越,比亚迪宋PLUS DMI,长安CS75 PLUS 等等。

从国情的角度来说,十来万可以买到合资轿车的中高配,也可以买到国产SUV的中高配。这样一来,国产SUV车身钢材用料更加厚道,安全性更高,配置甚至更加丰富。比如奇瑞的瑞虎8系列,用的就是跟沃尔沃同样的笼式车身,车身高强度钢材用料比例超过70%。比如比亚迪的车,号称公路坦克。比如长城WEY VV7,从几十米的高架上翻下去司乘人员只是受伤。配置方面,国产SUV的配置丰富程度不需要多说,已经是国产车的核心竞争力了,不需要科普大家都懂。

再加上SUV更大的车身,更高的自重,更高的底盘,优势叠加之下,普通人能买到的车,也就10~15万,买SUV,安全性自然更好。虽然SUV的行驶稳定性略差于轿车,但是我国高速限速120,只要不超速,哪怕是SUV,开起来也是非常稳的。过弯的时候,控制速度,就能避免侧倾,侧翻。

总的来说,普通人想要安全,买SUV更好。关于这点,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数据,100万辆注册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中,SUV驾乘人员的死亡率比轿车低50%,在轿车与SUV发生碰撞事故中,轿车驾乘人员的死亡率是SUV的4.5倍。可见,SUV确实更加安全。若是开车遵守交规,该快快,该慢慢,那么就更安全了。

聊聊当下汽车主动安全(AEB)

「AEB系统」同时具备普及价值&普及障碍

  • AEB_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释义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俗称“主动刹车”。

该系统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为在汽车侦测到障碍物时,如果驾驶员的操控反应不够及时则会有AEB系统自动制动。该功能对于「驾驶意识」比较差的汽车用户而言,是比任何配置都有价值的安全功能;欧洲数据显示结果为装备AEB系统的汽车,其交通事故率可以降低27%。所以各大洲的NCAP以及其他同类型机构,都将AEB作为车辆安全性能的测试项目之一。


硬件限制

  • AEB系统在中低车速区间效果理想,中高速区间效果极差

AEB系统的硬件基础结构非常简单,首先要基于「ESP车身稳定控制程序」打造,主动刹车、制动力分配、车轮防抱死、刹车优先等技术均为ESP的衍生功能,依靠的是“ABS/EBD/TCS/VDC”的程序实现。这就决定了基础架构的稳定性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侦测设备就要差太多了。

传感器涵盖: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雷达、采集摄像头等。普通毫米波雷达很容易误判,即使采用智能程序用雷达波描绘出物体形状也会存在误判;比如在测距范围内出现一只「低空飞翔的塑料袋」,系统如何分辨这是小动物、硬物还是软软的塑料袋吗?电脑它没有这个能力,所以AEB系统异常的刹车是比较多见的。而激光测距雷达虽然会更精准,但是测试距离太短了。

「信息采集摄像头」更是问题多多,因为对焦点不会太多。且短焦摄像头仍然会严格限制了测试距离,长焦摄像头会一定程度虚化短距离物体导致无法有效识别。更甚至有些摄像头无法采集信号灯信息,即使有“道路标志识别系统”也存在极高的误判;同时摄像头与雷达对于静态物体很难甄别,这会带来哪些问题呢?参考第二节。


侦测&制动距离

综上所述,AEB系统的雷达存在很高的误判率,原因主要是侦测距离与精度达不到高标准。这还只是在正常天气中的评价,如果在雨雪雾霾等天气中,测距雷达则会基本失去功效、摄像头被污物遮挡也会完全失效。且控制程序对高速行驶中前方出现的静态物体可能会“懵逼”,程序激活速度稍微慢一些就会产生碰撞,制动距离是很难控制的。所以AEB系统只能在30km时速(测试标准)左右产生有效制动力,但是用户往往不这么认为。

汽车销售端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销售人员普遍对技术一无所知,受教育程度多为“小中初”,充其量是基本与汽车专业无关的专科小丫头和小伙子。在销售任务的巨大压力和提成的诱惑下,这些适用场景非常有限的所谓“智能配置”就会被描绘成“次时代的自动驾驶”。而很尴尬的是现阶段的C端消费者也普遍缺乏技术层面的常识,对其描述信以为真就必然会起到反效果,可以预测的是「AEB&L2级自动驾驶」必然会集中到一个节点,爆发出一个社会领域的问题。

知识点:假设用户对于AEB与自适应巡航等系统存在客观认知,但如何操作又出现了问题!假设汽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此时自适应巡航系统为开启状态,驾驶员如何确定AEB能否自动刹得住车?如果认为能刹住则中高速区间车辆有碰撞的概率,如果认为刹不住就要人工控制刹车,那么要AEB系统还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只有中低速区间还有些价值吧,然而基于「ESP_定速续航」系统衍生的诸多功能(涵盖AEB),在雨雪湿滑路面又禁止使用,其意义到底有多大呢?


总结:AEB系统确实有价值,但在不能保证用户能够正确使用之前,这一系统实际也是枚“定时炸弹”。后期引发的问题不会少,保守一些的车企对于该配置也并不是那么认可,除了一些极客汽车品牌或主攻互联网智能汽车的品牌才会尝鲜(垂直用户具备辨识分析能力)。想要真正的实现AEB系统的普及,L2其实是最大的障碍,AEB只有在车速超过50/60等节点后自动关闭,车辆的交通事故率才能真正的下降吧。


:天和Auto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